七零年代白富美_第271章小城二厨排位赛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271章小城二厨排位赛 (第3/4页)

有吸引力,一盘虾也是肉少壳子重,好不容易下趟馆子,不吃肉吃什么虾啊。

    而且吃起来有些耗时间,显然这虾跟悠闲吹牛皮更配,但去饭店吃饭的人才没有这么闲,她做虾球和虾饼提前就去头去尾剥壳了,吃起来方便多了,很好的解决了费时这个问题。

    看来她是打算要将小龙虾安利大使这个职业给进行到底了。

    她动作很流畅,将女性耐心细致的特点和多了几十年经验的优势都展示出来了,“完美鲜料”独特的香味就是个外挂,掩盖了她对火候把控不足上的短板,而且,她在摆盘上足以秒杀了所有人。

    整体上来说,炒菜的过程上不过了了,没有特别让沈华浓觉得惊艳的表现,出错的地方也不多,倒是成品能称得上是色香味俱全。

    沈华浓觉得,如果陆柏薇跟她同时代,没有完美鲜料,大概就是可以胜任一个大排档和苍蝇小馆的水平,但是有了这种独特的秘制调料,生生将她往上拔高了不止两个层次。

    她以为,这位女主同志在做厨师上面,肯定不如卖调料更能够混得好。

    看完陆柏薇,沈华浓安慰自己,这只是物质匮乏、闭塞时期的一个小城市,温饱都尚未解决,当然也许也是食材太过独特的原因,这并不代表大家就没有优点,这么想想,她这才重新调整了心态,继续观察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充当临时说书人的周军辉就起到了作用,不得不说这小子口才还是不错的,全程不冷场,也听得出来,他对于厨艺应该是一窍不通,但是他敢说啊,外行跟内行看的角度完全不一样,偶尔他竟然也会有一两句行外话会触动沈华浓,让她发现下面厨师的某个闪光点。

    其中最让沈华浓意外的是竟市饭店推荐来的李庚孝。

    先不提他做的菜味道如何,光是看他还往里面加了自己带来的山药和枸杞,这就够吸引沈华浓的目光。

    自带食材的就只有他跟陆柏薇两个。

    陆柏薇带的是虾肉和调味料,这种原螯虾确实是三花宾馆菜式上的空白,也够廉价的,这也是陆柏薇引以为傲的优势特长,她带这个沈华浓不觉得奇怪,但比较起来,她更欣赏李庚孝。

    她觉得李庚孝跟陆柏薇带食材的出发点还不一样,沈华浓刚才也大致看过他烹饪过程,要挑毛病当然也能够挑出来很多,比方说,他处理泥鳅的手法有些生疏,应该不是他擅长的菜式,做泥鳅炖豆腐是直接往锅里放水烧开后在加调料一起炖的,这道菜要是将泥鳅稍微煎一下的话会更好。

    明知道不擅长,还是准备这道菜,他一定是对三花宾馆的菜色和发展方向都做过研究了。

    果然,最后报菜名的时候,李庚孝报的是泥鳅大补汤......

    目前看下来,这是唯一一个完全把握住了沈华浓用意,并且跟她对三花宾馆的发展趋势想到了一处的选手。

    这时,准备上菜的李庚孝正说着,“天上斑鸠、水中泥鳅,我特意去问过大夫了,这泥鳅堪称是水中人参,男人吃了强身健体,女人吃了补气养血......”

    沈华浓想起昨天翻看的推荐信,李庚孝今年四十五岁,并没有正经拜师学艺过,一手厨艺全部都是靠他自己从临时工、勤杂工一点一点的积攒和揣摩出来的,在厨房工作已经有近三十年了,上灶炒菜也有十多年。

    沈华浓在医院食堂上班三个月,对现如今学艺难也有了深刻的认识,就比方说方大庆吧,他还是真的拜了师的,对那个刘师傅真的跟对老子也差不多了,刘师傅退休了摔断了腿,方大庆还是跟儿子一样伺候在跟前,可惜那位老师傅依旧没有打算传他点儿真本事。

    不得不说,李庚孝真的是个心有成算的人,肯学、会想、敢做,也难怪他能够从厨师们的严防死守中学到一身本事,完成了从临时工到厨师的变越,做了十几年厨师,还是在竟市饭店那样的地方,哪怕对食材的把握上有瑕疵,那味道应付普通人应该是足够了。

    其他人的菜还没有出锅,沈华浓心里就已经把李庚孝录用了,有对水生菜了如指掌但是个性保守稳妥,为人温和的龚旺生协助他,两人的配合应该不会有大问题。

    再加上陆柏薇......

    那她还只需要从剩下的四个名额里面选出一个二厨,有两个备选人其中一个太毒被沈华浓排除了,另一个做菜就做菜,偏偏自得意满说了他选做的鱼类是主席最爱吃的,要是选不上就是如何如何。

    沈华浓愿意背诵红宝书,但是并不表示她就喜欢这种人,直接在心里将此人打了个叉,拒绝录用。

    不看这两个了,她的目光主要落在机电厂的主厨赵武和杨福全身上。

    赵武应该有五十多岁了,做的是竟市的传统菜式红烧木琴鱼,这是竟市名字最风雅的一道菜,这是当地叫法,在外地更多的是叫红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