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二九五章 天大的阴谋  (第2/2页)
真伪。既是秦中丞传书,那么信函内容他肯定知晓……那信函,想必的临安府有存档,取来对照便知。”    “嗯!”    赵构一点头,有人取来笔墨纸砚,命秦桧书写内容。杭州知州康允之当即前往临安府,亲自取来信函存档。    “八月十二,长公主厘降,有金贼入临安,意图行刺,请知悉,务请早做防备。”    秦桧所书,墨迹未干之时,康允之已经返回,当殿对照,内容一般无二,似乎足以说明问题。    康允之道:“内容相同,字迹不同。对了,秦中丞,既然传讯,为何不让人面见本官,却要差个乞索儿来送信,本人却不露面呢?”    “康知州容禀!”秦桧道:“桧身在金营,难免忧心信函难以传出,被金贼截获,若是我的字迹,桧焉能活到今日?    至于不曾面见……最后传信之人乃是受人之托,拿钱办事,不愿沾染是非,更怕被官府当作奸细,或过多查问…当时往来江南江北之人,或多或少有些不干净,想来康知州也知晓。”    最后的疑问也解释清楚了,合情合理。    一件实事,胜过万千说辞,秦桧忍辱负重,忠君报国,逃遁返国渐成事实,逐渐被人们接受。    当然了,有些人心中或许还是有疑虑,但证据在前,一时间也不好再过多质疑。    “如此说来,秦中丞确是我大宋的忠臣。”枢密副使李回的支持,认同的人越发多了。    范宗尹则笑道:“如此一来,秦中丞与徐驸马算是相互帮助,那么…也就不用再彼此套道谢了吧?哈哈!”    自始至终,徐还始终一言不发。    他紧握着拳头,头皮发麻,心中更是翻江倒海。    自从秦桧提到那封书信的时候,他便知道不妙,验证只是走过场而已,用脚趾头便能想到结果。    秦桧真的转了性子?以此向自己示好,达成和解?    不,徐还绝不相信。    江山易改,禀性难移。    何况茂德帝姬之死,太行山之仇,可谓不共戴天,秦桧凭什么相信自己会原谅他?    这等奸佞小人,是绝对不会冒险,他的奸臣本质不会改变。    至于那封提醒的信函,当时就觉得蹊跷,而今看来果不其然。    徐还甚至有个大胆的推测,当时或许行刺是假,信函才是金人的真实目的。    从那时候金贼就在给秦桧南归铺路,给自己,给大宋朝廷挖了一个天大的陷阱。    牺牲八十多个刺为代价,在宋庭安插一个为金国代言的奸臣,一点都不亏!    不!    也许刺是真的,是兀术所派,但被挞懒出卖,如此既可以为秦桧南归埋下伏笔,也可以削弱兀术。    自己杀那八十多个刺,将人头送给兀术,即便并非挞懒所料,想必也正中下怀。    正是此举激怒兀术,从而帮他围攻楚州。更为巧合,兀术大军在城南,宋军驰援猛攻,损失惨重,短时间难有实力与他争权。    阴谋,天大的阴谋!    完颜挞懒,又名彀英,果然人如其名,一手好算计,宋金两国自诩或人称的“英雄”,全都落到他的彀中……
		
		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